首席律师

曹晓静律师专注于婚姻继承家庭法律事务多年,拥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娴熟的办案技巧,在离婚纠纷、家庭财产纠纷、赡养抚养纠纷、析产继承、家族企业财产分割等方面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能够针对具体婚姻家庭案件制定专业的法律服务方案。 曹晓静律师作为有温度的婚姻律师,尤其擅长婚姻继承家庭纠纷的调解、情感疏导、心理辅导,在法律的基础上,加入心理咨询辅导,化解双方的情感纠纷,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小伤害、最小代价解决家庭纠纷,用最优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 出版书籍 《恋爱婚姻家庭继承240问》 《律师来了——关于妇女儿童老人权益保护纠纷》 《继...[详细]
在线咨询
“借款”还是“卖房” 法院如何判断
来源:北京房产律师 作者:未知 时间:2015-02-09
原告郑先生称,2010年11月,郑先生与董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借款合同中约定郑先生向董某借款人民币150万元,借款期限6个月,双方还约定董某将上述借款交付郑先生后,郑先生将其所有的一处房屋作为抵押交付给董某居住使用。今年8月,郑先生到法院起诉董某,诉称双方约定的还款期限已过,他按照当初借款合同的约定归还董某借款及其它款项,但董某拒绝接受还款并坚持要用房子抵债。故诉至法院,要求董某接受当初的借款及相应的利息共计170万元并立即腾退占用的房屋。
被告董某声称事实完全不是郑先生所说的那样,真实情况是双方在2010年就买卖上述房屋进行协商后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董某当时就给付了郑先生全部购房款共计150万元,但是因为签约时郑先生的房屋暂时办不了房产证,为了防止将来一旦房屋不能过户“房财”两空,故双方同意将购房合同的内容写成借款合同,其中载明如将来该处房屋办不了房产证不能过户,就由郑先生归还董某当初的购房款并支付相应的利息,因此实际上双方之间签订的是房屋买卖合同。
法院经审理认为,郑先生与董某签订的借款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借款合同约定董某借给郑先生150万元,借期为6个月,郑先生将房屋的钥匙和使用权交付董某,并承诺将协助董某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并且在该合同中未约定如何还款及借款利息情况。从该合同期满后的后续义务是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而不是偿还借款的实质内容来分析,法院认为该合同名为借款合同,实为董某以150万元购买郑先生房屋的房屋买卖合同。法院最终确认双方所签合同名为借款合同,实为房屋买卖合同。故法院最终没有支持郑先生的诉讼请求。
律师提醒:
当事人双方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上述案件中郑先生与董某签订的借款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虽然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还款期限届满时,若董某将来不能取得房屋的产权,则郑先生须返还借款的本金并支付借款总额的10%的违约金。但上述合同内容成立后,贷款人董某并未在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时督促借款人郑先生及时履行归还借款的义务,并事实上一直在占有并使用上述房屋,故应视为贷款人与借款人双方均认可并接受了上述房屋买卖并转移占有的事实。另外考虑到近年来房屋价格变化极大,而郑先生直到2013年在得到相关部门通知该房屋可以办理房产证后才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主动要求返还欠款并让董某腾退房屋,其上述行为早已超过了履行合同的合理期限,现郑先生要求董某接受房款及违约金,并腾退房屋的诉请法院不予支持。
上一篇:二手房交易谨防风险与陷阱
下一篇:买卖夫妻共有房产请多些“心眼”